close
媒體的角色在某些時候常常引發正反兩極意見產生
其中一個便是在災難時期(特別是他國的災難)
例如此次的日本大地震
就有朋友在FB上說對台灣媒體失望 或者是批評台灣媒體嗜血 無聊
但是在批評之前
我認為先要了解在災難發生時 媒體究竟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Lasswell曾說媒體的三個功能即是守望 溝通跟社會化
將其置於災難報導上 我認為更是貼切
即時轉播災情是守望
成為官方與民間的橋樑(例如88水災的救災專線)是溝通
那麼社會化呢?
我認為就是被罵到臭頭的那些轉播的災區畫面

的確 這些災區畫面有些可怕到讓人不忍卒睹
但不是所有不忍卒睹的畫面都能夠被冠上嗜血的大帽子
從說服策略上來看 這些畫面實際上喚起我們內心深層的恐懼
比起教條式的宣導 理論上更加有促使我們注意防災的動力
再者 新聞報導講究的是真實
如果沒有這些一手的災區畫面 單單只有文字 我想也不是觀眾想看的
因此我認為新聞轉播災區畫面還是有其必要性

而根據社會依賴理論
在社會發生劇烈動盪時 媒體的功能性與被依賴性是最高的
媒體需要擔負的責任也最大
不過此次發生的不是我們自己國家 所以我們的媒體自然不適用這個理論
就略過不談

然而 之所以媒體被認為冷血 我認為還有一個原因
就是傳統新聞學的客觀角度
正因為傳統的新聞報導方式都是力求客觀 不涉入 旁觀者這樣的立場
然而將其置於災難新聞的報導上
就不免讓人覺得 怎麼可以這麼冷血 然後用一堆誇大的形容詞 已經很慘還要講得更慘
但其實靜下心去看 這些都是機械式的客觀語言
這是新聞產製準則與災難新聞上的衝突 而不是蓄意的作法

講到這裡 或許有人又會質疑 我是在為這些媒體開脫
當然不可否認的 這些商業媒體如此的操作手法都是為了利益考量
播報這些畫面 聳動的說詞 都是為了刺激收視率 留住觀眾
然而 我認為必須釐清的是
媒體在社會中有其重要性 特別是在災難時期
我認為應該冷靜認真的檢視媒體的內容再做評估
而不是抱持一種偏見與一概論定的態度 全然忽略媒體在災難報導上的貢獻

而至於最令人詬病的 24小時狂播猛播同樣的畫面跟說詞
這是從台灣有24小時的新聞台之後就已經存在的問題
只是在災難時期被放大就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sosup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